版权所有:南充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办公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金泉路302号810室
南充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现场。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柴梓嫣
实习生张曦文
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有助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5月9日,记者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获悉,近年来,我市聚焦“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就业链”四链有机衔接,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发展,在全面提升技工教育水平和技能人才质量的同时,也进一步撬动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
设置20余个实训类别订单式培养专业人才
近日,记者走进顺庆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科创中心南侧,一栋宽敞明亮的5层大楼便映入眼帘,不少工人忙碌有序地进行着室外铺装、实训设备安装等工作……这就是南充市公共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现场。
据悉,该项目占地面积约14亩,建筑面积达9791.77平方米,建设内容为新建实训楼、附属设施以及购置实训设备等。
“目前,项目主体建筑结构已完工,预计今年6月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南充市公共实训基地主要设置了智造技工、电子信息、汽车汽配、家政服务、快递物流和直播带货等20余个实训类别,可面向社会提供公共性、公益性、开放性、综合性为一体的公共就业服务。
该项目投入使用后,将采用“政府+企业+职校”联合运营的模式,即由政府主导,负责实训基地运营及政策支持;国有企业(中、高职院校)负责实训基地运营、日常管理和设施设备维护;职校、企业进驻实训基地开展生产型实践。
“与此同时,实训基地还将搭建起‘训供需’对接平台。”该负责人说,届时,通过定制化、专业化培训,形成“产业+人才”互补格局;通过规模化、实训化培训,形成“高校+基地”互动格局;通过精准化、订单化培训,形成“实训+就业”互赢格局。
除开展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外,南充市公共实训基地还将承接产业工人技能大赛等相关工作。“目前我市已连续举办五届‘工匠杯’职业技能竞赛,吸引了众多院校师生、企业选手参赛。”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届时,通过承接赛事,以赛促训、以赛促技,该实训基地可为院校和企业搭建合作互通平台,进一步发挥职业技能竞赛在人才激励、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方面的示范性作用。
统筹学科专业建设与时俱进培养人才
其实,建设市公共实训基地只是我市推动国家“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部署落地生根、不断撬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一个缩影。
“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要抓住人才链这一‘牛鼻子’,激活人才‘活跃因子’。”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各技工院校已先后与28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培养中级以上技能人才达4700余人。与此同时,鼓励院校围绕我市主导产业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参考年度紧缺型高技能人才目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设立紧缺专业,培养紧缺型专业人才。
在技术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我市更是全面推行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由技师学院安排专业老师送教上门,在企业生产车间的培训教室开展培训。
“目前,南充技师学院通过与吉利汽车集团开展新型学徒制试点,已有180余人结业就业。同时,还以‘订单班’人才培养为载体,与吉利汽车集团、源维科技公司实施‘成蝶计划’‘工匠计划’等,全校‘订单班’已达15个。”该负责人说,这些数据说明人才流动和匹配得到了畅通,将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上发挥积极效用。
“我们将紧抓就业和人才两条主线,进一步探索开展生产与教学一体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习与市场一体化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让校企双方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该负责人表示,我市将进一步完善职业培训学校与企业联合,与产业联盟,与区域发展联结,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多方位增加就业渠道,创造新经验,赢得新收获,为我市经济发展输送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