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邮件投稿:ncsrmdwyhxh@163.com
邮件投稿:ncsrmdwyhxh@163.com

“新质”为“高质”蓄势赋能

2024-06-13 20:30:20 来源: 南充日报 点击量: 2775

爱瑞特新能源环卫车产业园内的机器人焊接线。

吉利四川商用车新工厂展示的新能源动力样车。

南充溢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通过技术升级,人力需求降低到原来的四分之一。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春华

6月12日,市委七届十次全会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南充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

如何准确把握“新质”与“高质”的关系?与会者一致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领性力量,而高质量发展能够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有利条件,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能够相互促进、相互支撑。

当下南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已进入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副中心培育机遇期、现代化建设攻坚期。市委响亮提出“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既符合中省要求、又契合南充实际。

响应市委号令,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新质”为“高质”蓄势赋能。

A高质量发展扛牢使命任务

《决定》要求,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纵深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高水平开放,扎实推进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努力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全会指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省委明确支持南充—达州组团培育省域经济副中心,南充重任在肩。前不久的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又明确提出,要健全省域经济副中心、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机制,打造新质生产力重要承载地。

南充是全省人口大市、经济大市,科教资源丰富、产业规模较大、市场空间广阔,驻市高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现代化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已具备培育新质生产力的显著科技人才优势和坚实产业基础。同时,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新旧动能未能有效接续、经济增速放缓等问题和挑战仍然存在,亟待破解。

“此次市委全会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进行了系统谋划,符合中省决策部署、紧贴南充发展实际。”市委政研室副主任杨刚表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既是大势所趋、使命所系,也是现实所需、关键所在。应坚持努力探索特色鲜明、向“新”求“质”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奋力谱写现代化南充建设新篇章奠定更加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作为全市经济发展领头雁,顺庆区的行动将格外引人注意。顺庆区委书记蒲鹏程表示,顺庆将立足实际,找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着力点,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聚焦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推进产业焕新、全力推动创新赋能、全力抓好对外开放、全力做优服务保障,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B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决定》要求,深入实施重点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工程,促进传统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

市经信局副局长范雪峰认为,全会进一步释放了“大抓工业、狠抓制造业”的强烈信号,充分彰显了市委坚定不移抓工业的信心和决心。

在南充临江新区,高新技术企业云集,已成为先进制造业集聚之地。

位于临江新区高坪片区的南充溢辉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利用“互联网+大数据+自动化”技术对传统电镀设备进行自主研发升级,车间工人需求降低到原来的四分之一,单位时间产能却提升了一倍。

该公司品质部负责人石岩介绍说,瞄准电子信息行业新赛道,公司对生产设备进行了智能升级,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了生产质效的领先态势。“公司现在与美的、海尔、康佳、比亚迪等国内知名电器制造商都有合作,日产电阻约4亿颗。目前生产线全速运转,一季度产值超过7000万元。”

来到南充临江新区顺庆片区爱瑞特新能源环卫车产业园,车间里一条条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准备就位,整装待发。在一处空地上,整齐停放着几排试生产的小型新能源环卫车,精巧别致,十分令人期待。

该项目总占地900亩,计划总投资110亿元。其中,项目一期占地面积100亩,即将投产,可年产新能源环卫车5000台。

据临江新区顺庆片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爱瑞特新能源环卫车产业园是顺庆区首个投资过百亿的项目,也是该区目前最大的制造业项目,可填补相关产业空白。

嘉陵区是全市实体经济主战场。在嘉陵,依托吉利、永盈等龙头企业、化工新材料等新兴产业正在崛起。同时,食品饮料、丝纺服装、家居建材等传统产业“智改数转”、转型升级也正大刀阔斧推进。

嘉陵区委书记张青松介绍,嘉陵区全力抓好龙头培育,正着力培育吉利汽车、能投化学、永盈新材料3家“百亿级”企业,重点支持吉利汽车、燕京啤酒、四川凸酒3户企业税收过亿。

截至目前,我市已经初步形成汽车汽配、化工轻纺、食品医药“三大支柱性产业”和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两大成长性产业”的“3+2”现代化工业体系,全市工业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范雪峰表示,接下来,全市经信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系列决策部署,以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着力点,统筹推进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力争在加速新型工业化方面取得新的更大突破。

C科技创新引领带动

《决定》要求,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新质生产力的“新”在于创新,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可以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

“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南充决战当下、制胜未来的战略性举措。而科技创新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了重要的动能支撑。”市科技局副局长钟小建认为,面对产业变革演进的新机遇和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统筹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依靠科技引领、创新驱动,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位于临江新区西充片区的四川一可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智能房车整车、工业智能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与制造,自动化控制成套设备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专精特新企业。该公司拥有技术研发实验中心和专门的智能工业机器人相关专业技术研发团队,已取得实用新型专利24项、外观专利4项、发明专利7项以及软件著作权4项,其中近10项专利技术实现了科技成果转化。

“作为一家高新技术企业,我们必须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与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才能持续抢占市场前沿,产品才能持续具有竞争力与生命力。”该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唐果介绍,当下公司正在进行新能源油电混动智能房车的研发,即将完成样车试制。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企业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目前全市共建成省级以上工业技术创新平台21个,建成工业领域市级重点实验室16个、产业技术研究院6个。

“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全会决策部署,结合部门工作实际,全力建设科技创新战略矩阵。”钟小建介绍,该局将围绕产业链建设创新链,加快创新平台升级提能,大力培育高精尖科创型企业,努力培养造就高质量科技人才队伍,并打造优质创新生态环境,“为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D高水平开放增添“新”血液

《决定》要求,统筹推进深层次改革和高水平开放。

南充作为内陆市,要加快发展,必须大力扩大开放、强化招引。

据统计,2023年全市新签约项目266个,其中制造业项目217个。今年1-4月,全市新签约项目132个,其中制造业项目118个,同比增长57.3%。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南充航空港经济开发区的四川金荣华永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看到的一切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崭新的厂房里,工人们正在进行室内装修的收边收尾工作。在二楼的生产车间内,技术人员紧锣密鼓调试着生产设备,预计可于近日正式投产。

据了解,该企业不仅自身前景好,而且是南充航空港经济开发区内南充三环、溢辉科技等电子信息企业的上游链条企业,其产品可与下游链条企业需求无缝对接,进而形成集群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抢占市场份额。

“此次市委全会提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对全市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更有针对性。”市经济合作和外事局局长杨春林表示,将在招商引资中坚持以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为方向,突出科技创新、质量优化,紧盯新制造、新业态、新服务,招强引优、建链集群,大力开展产业招商、以商招商,推动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一步做大增量、做强存量。

下一步,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将瞄准“新”前瞻布局,立足南充所需所能,抓住人才、市场两个关键,因地制宜抢占氢能、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赛道”;突出“实”量质并举,以重点产业“链长制”为抓手,加速布局重大产业项目,打造产业集群;注重“效”狠抓落地,确保签约项目当年开工率70%以上、投产率50%以上,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手记

向“新”而行 以“质”致远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张春华

此次市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南充市委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切合南充实际,十分必要。

南充是全省经济大市,经济总量一直位居全省前列。然而,深入分析可见,我市产业尤其是工业企业中,高精尖企业占比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直接制约了全市经济发展的质量提升、结构优化和成果显现。

新时代对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尤其是我市作为省域经济副中心培育城市之一,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呼声尤为强烈。

近年来,全市各地已积极先行,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并取得一定成效。在临江新区,以中科九微为代表的高精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嘉陵区,吉利新能源商用车、燕京啤酒等企业通过不断技改升级,产品进入全国市场抢占份额。

此次市委全会专门出台《决定》,支持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从根本上破除顽疾,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进而真正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石激起千层浪。记者在采访中明显感受到,各地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特别是在重大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针对性更强,即将推出的措施也更有力度。

区域竞争,本质上就是经济的竞争。南充科教资源丰富、产业规模较大、市场空间广阔,驻市高校、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数量位居全省前列。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必将进一步放大这些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强大动能,不断夯实省域经济副中心建设之基。

本版图片由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张力拍摄

[责任编辑: 南充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