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邮件投稿:ncsrmdwyhxh@163.com
邮件投稿:ncsrmdwyhxh@163.com

让落下闳的故事走进百姓心中

2025-02-13 20:20:41 来源: 南充日报 点击量: 1522

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部分研究成果。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晓江文/图

春节,作为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代表,承载着无数的文化记忆与情感寄托。2000多年前,阆中籍天文学家落下闳创制《太初历》,改定正月初一为一年之首,恒定春节,落下闳也因此被尊称为“春节老人”。2017年7月,首批十位四川历史名人出炉,落下闳位列其中。

为更好地弘扬传统文化、普及天文知识、传播科学精神,展示阆中丰富而久远的春节文化,2017年8月,在落下闳的家乡南充阆中,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阆中市春节文化研究会)获批成立,成为四川省首批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之一。

多年来,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致力于挖掘落下闳的人物故事、追寻其科学精神、普及天文知识和弘扬阆中春节文化,助力阆中不断擦亮“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金字招牌。

A探明代表性遗迹20余处

为了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阆中悠久的春节文化。在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成立之初,便开始着手调查阆中境内与落下闳有关的遗址遗迹。

“研究所与阆中文旅、文保等部门组成了联合调查组,通过查阅历史资料、现场走访、实地调研等方式,科学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落下闳观天测地遗迹20余处。”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刘明弟说。

在实地调研中,联合调查组探寻到了桥楼乡高阳山古观星台、长公殿、闳庙子、落阳旮、落阳山等遗迹,这些遗迹或多或少都与落下闳观天测地存在着联系。据《桥楼乡志》记载:“落下闳从小聪明伶俐,常到屋后的高阳山看日出日落,用竹竿测日影,晚上看星星,用铜壶制漏仪,勤奋好学”。

桥楼乡的落阳山,此山周围地势高低错落,非常开阔,是古人进行天文观测的绝佳之地;而古观星台,相传为落下闳观天之处,至今高阳山顶残存着瓦砾、砖块、石臼等。刘明弟说,调查组成员一致认为,这两个地方都曾留下过落下闳当年观测天象的足迹。

目前,调查组探明在桥楼乡与落下闳观天测地有关的遗迹达到15处,阆中城区有5处,阆中其他乡镇还有少量遗迹。结合调查成果,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联合相关专家精心筹划,并科学编制了《落下闳春节及天文文化保护传承规划》,为阆中春节及天文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制度性保障。

B编写天文知识科普教材

“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是开展落下闳学术研究、科普宣传、社会服务的重要平台。”刘明弟说,近年来,研究所持续推动落下闳及其天文学成就研究,尤其是在天文科普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联合桥楼乡中心学校校本课程研发组、阆中市落下闳研究会等单位,编写了落下闳天文科普系列校本教材。该套教材共分三册,融天文常识、历法与节气、春节与民俗于一体,上册《天文常识》供三、四年级学生使用,中册《历法与节气》供五、六年级学生使用,下册《春节与民俗》供七、八年级学生使用。

“近年来,学校坚持每两周上一节校本课程,该套教材使得落下闳及天文历法知识的传播更具系统性、科学性和普及性。”桥楼乡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杜林表示,将持续用好用“活”校本教材,让学校学生在了解家乡的过程中更加热爱家乡,在汲取先辈智慧、感悟历史的过程中成长成才。

除了编写天文科普教材,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还组织编写了《阆中·落下闳春节文化文集》1至3集,目前已由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打开第一集,记者看到,该书分为“考据寻源”“余响遗存”“礼俗文艺”“继往开来”四个部分,着重展现了落下闳的生平事迹、主要贡献、重大影响。

“我们本着传承性挖掘、保护性开发的原则,对落下闳及其春节文化进行研究,着重展现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的历史渊源、主要功绩和深邃影响。”刘明弟说,该套文集共计60多万字,除了研究所研究员的研究成果,还收录了中国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等权威机构众多资深专家学者撰写的关于落下闳的研究文章,让文集更具可读性。

C承办落下闳春节文化论坛

1月7日下午,2025年落下闳春节文化论坛在阆中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落下闳对春节的贡献,春节文化的核心价值和人文精神,春节习俗的审美价值,春节、落下闳、阆中之间的特定关系等展开热烈讨论,并发布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阆中倡议》。

至今,阆中已经连续举办数届落下闳春节文化论坛,这已成为阆中的一张响亮的文化名片,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是该论坛的承办单位之一。近年来,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持续推动落下闳及其天文学成就研究,连续多年在阆中协助组织落下闳春节文化论坛,与中国春节文化研究联盟、四川省落下闳研究中心、阆中市文联等单位合力,发出春节申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阆中打造春节文化重点传承弘扬基地、加大对春节文化遗产的保护等倡议。

2024年12月4日,“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正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刘明弟表示,研究所持续开展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的挖掘整理、探索研究、天文知识科普,助推了阆中春节文化的传承弘扬,“春节申遗成功,研究所也算是贡献了微薄之力。”

在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四川省落下闳及春节文化研究所充分利用阆中电视台、阆中古城微信公众号等官方平台,广泛宣传落下闳的生平故事、主要贡献等,同时与相关单位配合,推出了“百家百院同品腊八粥”“千龙千狮闹新春”等特色活动,多层次、全方位推介落下闳及春节文化,让阆中与落下闳的故事走入寻常百姓家。

[责任编辑: 南充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