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
邮件投稿:ncsrmdwyhxh@163.com
邮件投稿:ncsrmdwyhxh@163.com

天府粮仓 南充担当

2025-02-26 21:24:29 来源: 南充日报 点击量: 1317

远眺仪陇县双胜镇标准化柑橘产业园一隅。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梁洪源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李奎

初春时节,行走南充广袤农村,一幅幅生动场景映入眼帘:

在蓬安县罗家镇泥巴寺村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挖掘机挥舞长臂,推土机轰鸣作业,田块整治、沟渠开挖、机耕道浇筑等施工如火如荼。

在仪陇县双胜镇标准化柑橘产业园,目之所及,皆是一排排柑橘树。“修枝要有层次感,让每颗果实都享受充足的阳光。”南充市晚熟柑橘产业人才联盟仪陇县分联盟、仪陇县果树站专家手把手教果农为果树修枝……

这些场景背后是南充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基础支撑的诠释与写照。一组数据显示:2024年,全市累计高标准建成粮食安全产业带280万亩,粮食播面856.1万亩,连续19年居全省第一,粮食产量323.1万吨,产量同比增长3.7万吨,增量居全省第一;净作、间作夏大豆最高亩产262.7公斤、200.4公斤,分别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一,入选全国高产典型案例……

推动全市“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绘就粮食丰、产业兴、乡村美的乡村振兴新画卷。开年之初,市委农村工作会议召开,对新一年“三农”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全面落实中央、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农业特色优质发展行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打赢粮食稳产增收“攻坚战”

初春的南充,天气回暖,蓬安县高标准农田建设掀起了新一轮热潮。作为四川省唯一入选全国首批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县、四川省2025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首个启动地区,蓬安各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处处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全县共投入300余台大型机械设备,600余名施工人员,加班加点作业,小雨不停工、晴天抢进度。”蓬安县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章峰介绍,高标准农田建成后,亩均粮食产量提高50公斤左右,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灌溉水利用系数分别提高19%和13%。

遵循“宜大则大、宜梯则梯、能排能灌、宜机作业、稳产高产”建设原则,分类抓好田(地)块整治,合理布局渠网路网,有效推进土壤改良,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丘区示范。截至2024年底,蓬安县已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44.69万亩。

确保全年粮食稳面增产,开年以来,全市各地一方面抓紧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一方面紧盯农时,抓好春耕备耕。

在高坪区,农资、农机、农技“三向”发力,及早推动大春备耕,全区分两批采购大春种子98.8吨,新购置农机具72台(套),培训种粮大户生产技术152人次,化肥等农资准备充足。营山县大春粮食作物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70%,为实现今年大春粮食播面80万亩以上目标,营山县早谋划、早部署,目前90%以上的种植户已备齐大春生产所需物资。顺庆区送技到家、有序开展小春田管,组织农技人员100余名开展“包片”服务,指导农户开展追肥、防冻、控旺、绿色防控等小春粮油作物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扛牢政治责任,作为种粮大市的南充,深入贯彻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部署,以300万亩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为统揽,以科技到田赋能单产提升为抓手,围绕“五良”融合发展,全力推进“天府粮仓·百县千片”示范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建成高标准农田500万亩,建成粮食安全产业带280万亩,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最高单产水平取得跨越式提升。南部县伏虎镇小麦千亩示范片最高亩产615.93公斤,突破川东北小麦单产历史纪录。

奏响村强民富“振兴曲”

蓬安县巨龙镇龙云寺村通过土地流转,建成1200亩粮油产业园,粮油总产量81万公斤,村集体经济纯收入突破30万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100余万元,村民户均增收800元。

成绩如何实现的?一方面用好扶持资金,将分散土地集中到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经营,实现了全域种植;一方面成立了4个区域农机队,种植、农机、供销3个合作社,带动全镇农业机械化率达到92.5%,实现粮油生产从耕种、管理、收割到加工、销售全环节分工合作、联动发展,并与贵州茅台、五粮液等企业签订购销协议,2024年销售总额达200余万元,提高了村集体经济收入,建立了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机制,实现了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干部和村民三方获益。

走进西充县四川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柑橘产业园,一株株柑橘树横成排、竖成行,整齐排列。作为专业从事柑橘种植及技术推广的省级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西充县建成有机柑橘示范基地5000余亩,带动18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实行‘产、加、储、运、销’一体化发展,建成3000平方米标准气调保鲜库、1500平方米农产品包装储存冷链物流中心。去年实现产量150万公斤,产值超过2000万元。”四川天马山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程贤君说。

让农业“接二连三”,做大做强现代农业,作为有机农业大县的西充,建成了川东北有机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规划占地4500亩,一期2000亩已基本建成,入驻企业10余家。

在阆中市天宫镇五龙村,围绕乡村旅游,成功打造特色民宿、“蒸笼宴”特色餐饮,建成农耕文化体验馆、拓展训练基地和水上娱乐等游乐项目,一年四季游客络绎不绝,解决群众就业1000余人,带动群众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建圈强链,提升乡村产业质效,实现村强民富,南充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农产品资源,打造地域特色品牌,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如持续推动“1+8”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建设,加快双塔粉丝万吨有机粉丝生产基地建设,争取果蔬、粮食、肉制品等产业7个省级农产品加工项目,至今已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260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85家,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和特质农品17个、“天府粮仓”精品(培育)品牌14个。大力发展农村电商,打造西部(南充)抖音直播基地,预计2027年实现产值超17亿元。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提速,一个个项目的实施,在南充,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发展也如火如荼。

按下和美乡村建设“加速键”

在南部县伏虎镇凤台场村,蜿蜒的柏油马路穿村而过,一栋栋崭新的民居沿路而建,家家户户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卫生间里全新的洗脸台、马桶、热水器等一应俱全。

“村委会利用‘川善治’平台,将人居环境、文明乡风建设等融入积分制管理。”南部县定水镇马鞍山村党支部书记杨强文介绍,村里坚持“一事一记录、一月一审核、一季一公示”进行积分采集、评定,按照“一户一档”建立积分台账,实现积分申请、审批、公示和积分兑换在线处理,推动积分管理制度化,助力和美乡村建设。

在嘉陵区各个乡镇村落里,房屋错落有致、道路宽敞整洁、文化广场热闹非凡,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嘉陵融合望山见水的生态之美、诗情画意的田园之美、村村不同的乡土之美,构成了优美的“高颜值”乡村画卷。

一条条道路干净整洁,一条条河流水清岸绿,一幢幢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放眼南充农村,一幅幅美如画的乡村画卷,改变着人们对农村的传统印象。

聚焦城乡融合发展,和美乡村建设全面提速,南充出台了《南充市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动方案(2024—2027年)》,为农业农村发展勾勒出壮美画卷。如今,全市基本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313个,农村自来水普及率88.31%,农村电网可靠率99.88%以上,基本实现村组通硬化路,行政村4G、5G网络通达率分别为100%、95%,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94.5%,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99%,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75.7%。

在公共服务方面,加快农村防疫、养老、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市建成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30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128个,乡镇(街道)未保站覆盖率96%。积极推广“川善治”乡村治理平台,积极开展“积分制、清单制+数字化”智慧乡村治理试点,常态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保护发展优秀传统农耕文化,全市累计获国省乡村治理示范乡镇9个、乡村治理示范村(社区)84个,共有39项技艺入选省级农村生产生活遗产名录。

现代产业持续壮大,和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治理体制不断完善,如今,南充乡村正焕发出新的活力。

[责任编辑: 南充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