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南充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
办公地址:四川省南充市金泉路302号810室
新闻发布会现场。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晓江摄
阆中锦屏山观星楼前的落下闳像和“浑天仪”。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余中华摄
●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晓江
盛夏蓉城,绿意盎然。7月30日,省政府新闻办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南充专场。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南充有哪些举措?南充如何做好文旅品牌的宣传推广?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阆中将在哪些方面发力?仪陇如何做强红色研学旅游产业?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取得了哪些成绩……发布会上,各中省媒体接连抛出问题,从不同角度来感知南充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的信心和决心。
发布会上,南充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文勇作主发布。南充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刘卫颖,南充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局长蒋晓平,阆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唐硕,四川德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廖赟,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分别答记者问。
A锁定两个阶段目标推动“三个转变”
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明确支持南充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建好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等,既赋予了南充新的重大使命,也给南充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
近日,市委七届十二次全会召开,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南充市委关于全面落实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的决定》,清晰勾画出南充“诗与远方”的立体画卷,为新一轮文旅产业突破发展擘画新蓝图。
文勇在发布会上介绍,市委全会确立了南充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两个阶段目标。第一阶段目标到2027年,基本建成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第二阶段目标到2030年,国际旅游城市魅力彰显。“这‘两步走’目标,符合中省精神、顺应发展趋势、契合南充实际,是一个时间上渐次推进、内涵上逐步升维、工作上有序拓展的演进过程。”文勇说。
行动之要,思想先行。为加快建设独具古城风韵、彰显将帅风范、蕴含丝路风情、绽放竞技风采的国际旅游城市,南充提出了“三个转变”工作思路。即:推动文旅资源大市向文旅产业强市转变;推动传统文旅业态向综合文旅业态转变;推动单一调节手段向多元调节手段转变。
下一步,南充将坚持以品牌塑造为核心,重点塑造“世界古城·春节原乡”等四大品牌;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谋划实施一批引领性、标志性、创新性文旅项目;坚持以业态升级为牵引,加快发展工业旅游、乡村旅游、文博会展、低空旅游等新业态;坚持以主体培育为突破,充分激发各类文旅主体积极性、创造性;坚持以改革创新为驱动,推动形成各地特色发展、各美其美,文旅资源聚点成线、连片成面的良好局面。
B围绕四大文旅品牌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南充文旅资源富集,拥有国家5A级景区2个、4A级景区10个,天府旅游名县3个,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3处、非物质文化遗产49项,丰富的文旅资源是南充推进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底气。
立足实际,南充提出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品牌,做强“将帅故里·红色南充”品牌,做实“中国绸都·丝绸源点”品牌,做响“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擦亮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的金色名片。
在回答关于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具体举措的提问时,蒋晓平说,南充将以品牌塑造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业态优化为牵引、以主体培育为突破、以改革创新为驱动,全力打造国际旅游城市。
立足“世界古城·春节原乡”,打造独具古城风韵的国际旅游城市。将加强古城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提升,守护好古城文脉、魂脉、根脉。建设春节文化展示中心,办好春节文化博览会。融入蜀道三国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打造大蜀道核心节点。推进嘉陵江山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提升春节原乡品质。
立足“将帅故里·红色南充”,打造彰显将帅风范的国际旅游城市。将办好朱德同志诞辰140周年纪念活动,提升朱德故居等纪念馆展陈水平。支持仪陇建设全国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四川张思德干部学院建设全国宗旨教育基地。实施嘉陵江红色文化主题文旅风景道等项目,打造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核心区。
立足“中国绸都·丝绸源点”,打造蕴含丝路风情的国际旅游城市。将厚植丝绸文化底蕴,加快建设六合丝绸博览园,办好四川丝绸博览会,再现千年绸都繁华盛景。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城市合作,加强丝绸文化交流,扩大丝绸贸易,打造世界丝绸文明发源地、文化朝圣地、文旅目的地。
立足“赛事名城·垂钓天堂”,打造绽放竞技风采的国际旅游城市。将持续办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全国钓鱼公开赛、钓鱼嘉年华等赛事,打造国内最美垂钓天堂。积极承办中国竞速小轮车锦标赛、皮划艇巡回赛等品牌赛事,建设国省级水上运动训练基地,构建体育赛事产业链。
C锚定“一城一区”持续加强宣传推广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是省委赋予南充的重大使命、建设巴蜀特色文化旅游发展示范区是贯彻落实省委决策部署的南充行动,二者是一以贯之、一脉相承的。南充将锚定“一城一区”战略定位,持续加强品牌打造和宣传推广。刘卫颖表示,将聚焦品牌塑造,讲好“城市出圈”的南充故事;着眼文脉赓续,夯实“文化出海”的实践根基;坚持为我所用,汇聚“传播出新”的磅礴力量。
接下来,南充将深挖“世界古城·春节原乡”“将帅故里·红色南充”“中国绸都·丝绸源点”“赛事名城·垂钓天堂”品牌内涵,讲好阆中古城历经风雨绵延2300年的故事,讲好朱德元帅戎马一生、红星高照的故事,讲好蚕桑和丝绸产业焕发新生的故事,讲好升钟湖国际钓鱼大赛连续举办13届的故事,形成“一波接一波”的传播势能。
南充历史悠久、文脉厚重,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的美誉。守护文化根脉,将以加强城市文化软实力建设为抓手,保护城市独特的历史文脉、人文地理、自然景观,让城市留下记忆、记住乡愁。打造文化名品,将推动马王皮影、川北大木偶、川北灯戏等融入文艺创作、文创产品,丰富非遗创作基地、非遗工坊等传承发展新场景,让传统非遗走到群众身边、走进世界舞台、绽放时代光彩。创新文化业态,将依托高校、传媒公司、文化企业等多元主体,重点发展以微短剧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培育一批优质团队、推出一批爆款精品,以业态创新推动产业升级,不断赓续和激活文化的生命力。
品牌建设是内容、文化赓续是基础、传播出新是手段。南充将全链协同各方媒体、全面统筹各方人力、全域联动各方资源,让南充文旅在不同时段形成关注的峰值。蒋晓平也表示,南充将持续推动文化出海、旅游入境、服务提质、传播出圈,开展国际木偶艺术周、嘉陵江马拉松等国际性活动,致力把南充打造成为周边高频、全国优选、国际知名的文旅目的地。
“南”忘一段历史,“充”溢万丈豪情;“南”得一方山水,“充”满万种风情;“南”舍一城烟火,“充”盈万千温情。南充发布人发出热忱邀请,希望媒体朋友和四海宾朋有时间多来南充走一走、看一看,吹一吹嘉陵江的风,品一品张飞牛肉的香。
相关链接
阆中: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
本报讯(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晓江)“阆中有穿越千年的历史,有留存千年的美景,有传承千年的味道。”在发布会现场,阆中市委副书记、市人民政府市长唐硕向媒体记者介绍阆中。
“嘉陵江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是阆中大力推进的重点工作。近年来,阆中通过改善提升沿江生态景观、文保单位、乡村景点,构建起山水相依、景城互补的新格局;通过开发二十四节气宴等特色宴席,打造低空旅游等体验项目,推出《阆苑传奇》等沉浸式演艺,不断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同时,阆中古城机场通航,高端酒店引入,配套游客驿站,让阆中旅游服务水平更优质。
接下来,阆中将做优“世界古城·春节原乡”旅游品牌,讲好春节人文故事,建好春节品牌矩阵,做好春节宣传推广,不断提升阆中春节文化之乡的知晓度和美誉度;丰富“全域全链、多元多彩”旅游业态,提升“非遗”博物馆、展示点,推动“非遗”进景区、进校园,举办“一季一品”系列活动,创新“跟着演出看阆中、跟着赛事游阆中、跟着美食品阆中”旅游模式;优化“便捷畅达、舒心暖心”旅游服务,迭代升级“阆苑旅游”App,实现一码游、一码知、一码评,实行首单不罚、免费泊车等举措,推出优惠政策,形成“活动聚客、政策引客、环境留客”的良好氛围。
唐硕表示,“建设世界古城旅游目的地”是阆中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当前阆中正着力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希望各位朋友多来阆中游山、游水、游古城,品文、品味、品生活。
仪陇:多维矩阵激活“红色+”新场景
本报讯(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晓江)“仪陇的底色是红色的,但她的未来却是多彩的。”在发布会现场,四川德瑞文旅集团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廖赟介绍了仪陇如何做强红色研学旅游产业。
仪陇是开国元勋朱德和为人民服务光辉典范张思德同志的故乡,是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获评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近年来,仪陇打造“追寻红色记忆”等精品线路30余条,开发主题课程260余门,开办研学基地10个,年均开展研学活动600余场,接待研学人员超30万人次。
在做强红色研学旅游产业方面,仪陇有哪些思考和具体举措?廖赟介绍,将深挖红色资源,分层开发研学课题,计划每年推出5个以上朱德风范、张思德精神深度研究课题,产出10余篇高质量成果,创新红色课堂,赓续年轻一代精神血脉;将建优综合营地,分类拓展实践内容,以朱德故里为核心,构建“1个红色主题+1项实践技能+N种文化体验”模式,打造“沉浸式全息电影馆”“VR体验馆”等科技互动项目,形成“红色教育+生态体验+劳动实践”三维研学矩阵;创新融合业态,分项延伸产业链条,创新“红+绿”生态、“红+古”非遗、“红+农”乡村等举措,开发客家话体验课、红色主题剪纸手作课,活化非遗资源。
院团:积极赋能国际旅游城市建设
本报讯(南充市融媒体中心记者杨晓江)7月30日,在发布会现场,四川省大木偶剧院院长唐国良,针对国有文艺院团如何助力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献出了南充方案。
近年来,市属国有文艺院团取得丰硕成果,川北大木偶先后登上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北京八分钟”、央视春晚、成都大运会闭幕式等国际舞台;市杂技团《东方丝源》获四川省“五个一工程”奖,《太极·坛韵》包揽西班牙赫罗纳国际马戏节“组委会大奖”和中国吴桥杂技艺术节“金狮奖”,魔术《飞花令·伞》斩获意大利国际魔术大会金奖及中国杂技“金菊奖”;川北灯戏《跳蹬》亮相国家大剧院,向全球华人展示川北灯戏的独特魅力;市歌舞剧院歌剧《笔墨著三国》获中国歌剧节优秀剧目奖,31名“悬浮舞者”闪耀成都大运会开幕式。
“接下来,我们还将充分发挥非遗资源和院团优势,积极赋能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唐国良表示,将深化非遗创新表达,通过艺术再创作与科技赋能,打造沉浸式演艺项目,为游客呈现震撼的文旅视听盛宴;构建全域体验场景,推出“清晖雅韵”“博物馆之约”等沉浸式文化体验区,让非遗“可观赏、可参与、可带走”;打造国际交流平台,持续举办“南充国际木偶艺术周”“嘉陵江灯戏暨地方戏剧艺术节”等品牌活动,促进文旅产业提质增效。